這幾天聽到最多的詞彙就是“高考”了,學生撕書泄壓、家長燒紙拜神、武警持槍巡邏、對“超級中學”的報道、為見義勇為考生的呼籲……每到高考季,這樣的新聞總會循環上演,人們在重視高考制度的同時,也在反思著應試教育體制,家有考生的家長親屬將高考神聖化,對此不敢有絲毫的懈怠,而對大多數社會公眾來講,卻都在討論高考制度,其中也不乏將高考妖魔化的聲音。
  就目前來講,儘管各方對高考的批評聲音不斷,可仍舊達成了一種共識,即雖然存在諸多弊病,但高考相對來講比較公平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,尤其是對寒門子弟來講,基本上是他們實現階層流動的唯一通道。在高考這種制度還會繼續存在的情況下,考出高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還是一種“勝利”,然而,卻不能就此而妖魔化高考制度。
  就拿這幾天的輿論聲音來看,人們紛紛將一些“超級中學”貼上了“高考工廠”的標簽,表達著這種極端的教育模式違背孩子天性的不滿。只能說這種聲音可以理解,但是過度妖魔化高考無助於教育改革,畢竟在缺乏有效監管措施的前提下,以考試作為人才遴選的高考,至少最大限度地杜絕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,這種制度稍微動一下,真的難保不會騰出權力尋租的空間。更何況放眼全球,即便在歐美等發達國家,中學生要想考上名校,同樣需要廢寢忘食地學習,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是寥寥無幾。
  當然了,更不可將高考神聖化,因為“高考改變命運”這句話的含金量跟大多數人的預期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。在現實當中不乏這樣的案例,不少大學生畢業後仍舊找不到很好的工作,在這個以金錢和權力為衡量成功的標準時,他們往往成了失敗者,甚至是發現自己被欺騙了。
  是的,年輕人被“趕鴨子上架”地經歷了高考,讀了大學,還沒有時間和空間來思考自己價值觀深處的追求時,就被拋進社會,進而冠以“成功”的枷鎖,然後再被現實扇了狠狠一記耳光,當高考成了一條通往“成功”的程式化道路之時,就不僅是教育的悲哀了,這更是整個時代價值觀的悲哀。
  近幾年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,一些名校的高學歷畢業生沒有從事外表光鮮的工作,反而是自主創業,做起了看似與專業知識無關的事情,此時不管是媒體的報道,還是輿論的聲音也寬容了很多,這種行為慢慢被接受了。需要指出的是,整個社會的寬容從某種程度上說,更是取決於他們賺了多少錢,而不是他們在跟隨者自己的天性,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。同樣的道理,當初的那句“知識改變命運”被認為是錯了,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通過了高考,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後沒有賺到錢,沒有得到讓人羡慕的社會地位,殊不知這樣的理解本身就是對這句話的曲解,所謂改變命運,更側重於改變人的思想,重塑人的價值觀,讓人們得到快樂,通向自由,而非在一道道枷鎖之下,永遠活在世俗的眼光里。
  對待高考,不可將其妖魔化,更不可將其神聖化,其僅僅是一次人生選擇而已。我無意於渲染高考不重要,只是想強調,高考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要,這個程式化的儀式,對個人的影響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,其僅僅是一場相對來講較為公平的考試而已,相信參加過高考的人在未來也總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。而高考已然結束,但如何真正實現“知識改變命運”,才是留給每一個考生,甚至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來思考的命題。
  文/張松超  (原標題:高考,僅是一次人生選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r46mruf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